歷代志下第二十四章


2023 年 2 月 22日歷代志下第二十四章:要始終跟隨神,不是跟隨人     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歷代志下》第24章,主題是要始終跟隨神,不是跟隨人。我將本章27節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16節,記述約阿施在耶何耶大去世前重修聖殿的事蹟;第二部分17-22節,記述約阿施在耶何耶大去世後離棄耶和華神並殺死耶何耶大之子撒迦利亞的事蹟;第三部分23-27節,記述亞蘭的攻擊和約阿施之死。本章的內容和《列王紀下》第12章都是講述的猶大國約阿施作王的時期,然而其中有不少細節記載不同。讓我們看看本章神在這同一的事件上給我們哪些更多的啟示。   第一部分第1-2節「約阿施登基的時候年七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四十年。他母親名叫西比亞,是別是巴人。祭司耶何耶大在世的時候,約阿施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第一節給我們約阿施作王的基本資訊。他作王四十年,時間上並不短,但是由於他從七歲就作王,我們可以推斷出來他去世時應僅47歲。後面我們也會知道他是死於非命的。第二節給了一個時間的節點,就是祭司耶何耶大的去世的節點,也是約阿施人生的轉捩點,。這裡為約阿施的前半生做了總結「祭司耶何耶大在世的時候,約阿施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第三節「耶何耶大為他娶了兩個妻,並且生兒養女」。這一節在列王紀下第12章中並未提及。從耶何耶大為約阿施娶妻,並且生兒養女的事情,我們可以看到耶何耶大對約阿施生活的影響,甚至可以說是“掌控”。在他在世的時候,約阿施跟隨他敬拜神;而當他去世之後,約阿施立即跟隨了「猶大的眾首領」去「去事奉亞舍拉和偶像」。並且約阿施還殘忍了殺害了耶何耶大之子撒迦利亞。由此讓我不得不聯想約阿施對於耶何耶大的感情是不是有更多畏懼和仇恨的成分呢?這件事給我們身為父母的一個很大的提醒。我們不能只是憑藉自己的權威來命令或領導兒女做什麼事情,而是要將自己的兒女真正引導到神的面前,讓他們自己真心的信服在神的面前。第4-14節記述了約阿施所作的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即重修耶和華的聖殿。第4-5節「此後,約阿施有意重修耶和華的殿,便召聚眾祭司和利未人,吩咐他們說:『你們要往猶大各城去,使以色列眾人捐納銀子,每年可以修理你們神的殿;你們要急速辦理這事。』只是利未人不急速辦理。」這兩節初看感覺是約阿施有心要重修耶和華的殿,而利未人耽誤了約阿施重修耶和華聖殿的計畫。「利未人不急速辦理」可能他們認為約阿施這種類似強制徵稅的方式來修理聖殿並不合適,而讓祭司和利未人負責收稅就更不合適了。因為無論是摩西建造會幕,還是大衛預備建殿,都不是強制「使以色列眾人捐納銀子」,而是讓百姓自由奉獻。對比了第8-11節的經文後,我們更明白神喜悅的是人民甘心的奉獻,而不喜悅約阿施強制民眾捐納銀子來重修神的殿。第7節「(因為那惡婦亞她利雅的眾子曾拆毀神的殿,又用耶和華殿中分別為聖的物供奉巴力)」講述了神的殿遭到破壞的原因。本章第8節「於是王下令,眾人做了一櫃,放在耶和華殿的門外」對應《列王紀下》12章第9節「祭司耶何耶大取了一個櫃子,在櫃蓋上鑽了一個窟窿,放於壇旁,在進耶和華殿的右邊;守門的祭司將奉到耶和華殿的一切銀子投在櫃裡」,由於這兩節不同的記載,讓我們不能明確到底是王約阿施,還是大祭司耶何耶大出了設置這個櫃子的主意。第9節「又通告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百姓,要將神僕人摩西在曠野所吩咐以色列人的捐項給耶和華送來」,這裡的捐項是指《出埃及記》30章中所記載的以色列二十歲以上的男丁要奉獻半舍客勒作為會幕使用的捐項。也許有人想這不還是跟徵稅一樣嗎?其實不然,前面約阿施的辦法是讓祭司和利未人出去徵收,而現在所得的銀錢都是「眾首領和百姓都歡歡喜喜地」送來。第11-14節,我們可以看到王和耶何耶大將由此所得的銀錢,全部用於重修聖殿和製造耶和華殿供奉所用的器皿和調羹,並金銀的器皿。且再次強調了耶何耶大的重要性,即「耶何耶大在世的時候,眾人常在耶和華殿裡獻燔祭」。第15-16節記述耶何耶大去世以及他去世後的待遇。我們可以看到「因為他在以色列人中行善,又事奉神,修理神的殿」,他日子滿足而死,死的時候年一百三十歲並「葬在大衛城列王的墳墓裡」。可見因他的所行,他享受了王的待遇和榮耀。   第二部分17-22節我們可以看到「耶何耶大死後」,猶大國畫風突變。王約阿施跟隨「猶大的眾首領」「離棄耶和華——他們列祖神的殿,去事奉亞舍拉和偶像」。此後第19節「但神仍遣先知到他們那裡,引導他們歸向耶和華。這先知警戒他們,他們卻不肯聽」。這裡的「先知」原文是複數,表示神差遣了好幾位先知。但約阿施和猶大的眾首領心裡黑暗到一個地步,「這先知警戒他們,他們卻不肯聽」。通過耶何耶大在世前後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猶大百姓和君王一樣,只是在外面跟隨人、敬拜神,心裡卻沒有絕對地順服神、敬畏神。我們要知道跟隨人而不跟隨神,是每一個人的天然傾向,若我們不是真正地認識神、與神有生命上的聯結,也會落到猶大的失敗裡。第20-22節記述了祭司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呼籲百姓悔改,然而「眾民同心謀害撒迦利亞,就照王的吩咐,在耶和華殿的院內用石頭打死他」。過去,耶何耶大吩咐軍兵不要在聖殿內處死亞她利雅,以免玷污聖殿;現在,約阿施卻吩咐人「在耶和華殿的院內」打死了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可見約阿施「離棄耶和華」的決絕。第22節「這樣,約阿施王不想念撒迦利亞的父親耶何耶大向自己所施的恩,殺了他的兒子。撒迦利亞臨死的時候說:『願耶和華鑒察伸冤!』」耶何耶大救了約阿施,扶持他登基。現在約阿施卻恩將仇報,殺死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就像我在前面所說的,我想約阿施對於耶何耶大的感情可能有更多畏懼和仇恨的成分。這裡撒迦利亞禱告「願耶和華鑒察伸冤」。「伸冤」原文和「尋求」是同一個詞,意思是「尋找」。這是《歷代志》唯一提到神「尋找」人的地方。約阿施既已「離棄」神,神當然也就「離棄」了他;但撒迦利亞卻禱告神仍然「尋找」他,約阿施所受的報應就是被神「尋找」的結果。本章17-22節這部分在列王紀中都沒有體現。而在歷代志中卻著重記載了下來,可能是作者希望提醒回歸的猶大和以色列民能夠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祖先曾是如何「離棄」神,以致他們被擄的結果。   第三部分23-24節記述了亞蘭攻擊約阿施。本章和列王紀在記述這個事件時的側重點不同。列王紀中主要談到約阿施將所有的聖物送給亞蘭王哈薛來逃避戰爭。本章第23節則首先指出了時間,僅在撒迦利亞被殺,呼籲「願耶和華鑒察伸冤」之後「滿了一年」,耶和華的審判就降臨到約阿施的頭上——「亞蘭的軍兵上來攻擊約阿施,來到猶大和耶路撒冷,殺了民中的眾首領,將所掠的財貨送到大馬士革王那裡」。第24節更加清晰的說明亞蘭的軍兵以少勝多,而這正是猶大人離棄耶和華的原因。第25節記述了約阿施被殺在床上的原因是「臣僕背叛他,要報祭司耶何耶大兒子流血之仇」,並說他雖然葬在大衛城,卻不葬「在列王的墳墓裡」,表明他最終被神除去了做王的榮耀。更可悲的是,第26節中指出「背叛他的是亞捫婦人示米押的兒子撒拔和摩押婦人示米利的兒子約薩拔」。他離棄耶和華,敬拜外邦偶像,外邦婦人的兒子卻「背叛他,要報祭司耶何耶大兒子流血之仇,殺他在床上」。第27節簡單的總結「至於他的眾子和他所受的警戒,並他重修神殿的事,都寫在列王的傳上。他兒子亞瑪謝接續他作王。」   讓我們來回顧本章神給我們的啟示。1. 人總是不自覺的跟隨人,不跟隨神;我們一定要學會始終跟隨神,而不是跟隨人;2. 以耶何耶大為鑒,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只是靠著自己的權威讓子女順服,而是真正讓他們來到神的面前,真心的信服神;3. 神喜悅的是人甘心的奉獻,而不是某個君主強制徵收的款項;4. 離棄神,也會被神離棄,同時也會被神審判。   讓我們一起禱告。 感謝讚美神,感謝神讓我們通過約阿施作王的事蹟,以及他在耶何耶大生前和死後的極大差別,讓我們明白作為父母,我們要把子女帶到神面前,讓他們自己的生命真正的跟神連結,而不是簡單的靠自己的權威讓子女對神表面順服;同時作為個人,我們要學會始終跟隨神,而不是跟隨人。求神堅固我們的信心,無論身邊的環境,人事如何變動,我們都能堅定不移的始終跟隨神。以上的禱告奉我主耶穌基督得勝的名求,阿門!

歷代志下第二十四章:要始終跟隨神,不是跟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