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不見風,不見雨,這谷必滿了水


2022 年 11 月 8 日列王紀下第三章:雖不見風,不見雨,這谷必滿了水   今天,我們要繼續看以利沙的神蹟,《雖不見風,不見雨,這谷必滿了水》。沒有風,沒有雨,如何來的水呢?您是不是很好奇?讓我們帶著期待的心,來默想此章節,透過這樣一個超越自然界定律的神蹟,來認識神大能的作為,也來認識神憐憫的心腸! 背景與人物介紹(王下3:1-9) 以色列王約蘭(v1-3) 上一任以色列王亞哈謝作王只有兩年,因為沒有兒子,所以死後由亞哈謝的兄弟約蘭繼承王位。約蘭(v1)「在撒馬利亞登基,作了以色列王十二年」。約蘭登記的時間,聖經有兩個不同記載,這裡(v1)「猶大王約沙法十八年」,(王上1:17)「猶大王約沙法的兒子約蘭第二年」,很有可能是因為猶大王約沙法的最後幾年是和他兒子一起執政。 亞哈謝與約蘭,同樣是亞哈的兒子,同樣背負著家族的咒詛。拿伯的葡萄園件事之後,神透過以利亞宣判災禍必臨到亞哈一家(參王上21:21-22),但因為亞哈的自卑,神因此寬容他,(王上21:29)「因他在我面前自卑,他還在世的時候,我不降這禍;到他兒子的時候,我必降這禍與他的家。」」所以說亞哈謝和約蘭都背負著家族的咒詛。我們也許會想,約蘭死定了,猜測這一章必是記載他的死。我也很好奇故事情節之後的發展,就往後速讀了幾章,發現要一直到第九章,審判才臨到約蘭!並且發現這期間,神竟然還對以色列百姓施恩憐憫、施行拯救!!怎麼會這樣?神不是說了,要在亞哈兒子的時候,所預言的災禍必臨到他的家嗎?原來,這就是神的憐憫,在審判臨到之前,向他們顯明自己的大能,給他們機會悔改!包括這一章的神技,《雖不見風,不見雨,這谷必滿了水》! 約蘭是一個怎樣的王呢? (v2)「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與以色列北國的列王一樣。 雖然如此,(v2)「但不至像他父母所行的,因為除掉他父所造巴力的柱像」。約蘭的祖父暗利和父親亞哈,一代比一代敗壞,暗利「比他以前的列王作惡更甚」(參王上16:25),亞哈「比他以前的列王更甚」(參王上16:30)。他兄弟亞哈謝的記載不多,但是,到了約蘭作王,至少他沒有變得更壞。當初以利亞行神蹟戰勝了巴力先知,雖然亞哈沒有因此停止拜巴力,但等到約蘭執政的時候,就除掉父親所造的巴力柱像。這期間,引進巴力崇拜的耶洗別仍然活著(九30),百姓也仍然膜拜巴力,直等到耶戶推翻暗利王朝以後,才殺盡國中巴力的先知和祭司,滅了巴力的崇拜(王下10:28)。 (v3)「然而,他貼近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總不離開」。這句描述重複出現在不同王朝的記載。到底耶羅波安的罪是什麼呢?就是把金牛犢當耶和華來拜,按照人的私意改造的敬拜方式,包括所揀選的地方,所設立的祭司,所築的壇,所定的節期,卻以耶和華的名字,來事奉自己打造出來的神明(參王上12:25-33)。此混雜的敬拜,難以辨明,導致百姓誤把金牛犢當耶和華膜拜。這就是耶羅波安的罪,使百姓陷在罪裡。為什麼耶羅波安要這樣做呢?原來,他為了穩住百姓對自己的忠誠,為了鞏固自己的王位,避免百姓回到耶路撒冷敬拜耶和華時歸向猶大王,所以耶羅波安出此下策,以自己的利益改造一個取代真神的敬拜方式。 這給我們一個提醒,不要把自己的觀念和世俗的方式混雜對神的敬拜裡。好不好我們一起追求,按照神的話語,按照神的吩咐,來敬拜神、來事奉神?耶穌告訴我們,神在尋找那用心靈和真理(誠實原文是真理)敬拜神的人,in spirit and in truth,若我們偏離了神的真理,我們就只是敬拜自己改造出來的神,與耶羅波安沒有區別。 摩押王米沙,亞哈死後背叛以色列王(v4-5) 摩押人是誰呢?他們是羅得的後代(參創19:36-37),神曾經吩咐約書亞世代的以色列百姓,不可擾害摩押人(參申2:9-15),後來被大衛征服(參撒下8:2),但這時候在亞哈死後就反叛並獨立。摩押位於約旦河東,適合放牧,所以反叛之前,他們「每年將十萬羊羔的毛和十萬公綿羊的毛給以色列王進貢」。因為摩押人的反叛,以色列王約蘭起兵前去攻打他們。 猶大王約沙法,願意與以色列王約蘭一同出戰(v6-7) 約蘭王預備出戰時,數點以色列眾人,並求助於約沙法。約沙法如此回答,(v7)「我肯上去。你我不分彼此,我的民與你的民一樣,我的馬與你的馬一樣。」是不是聽起來很耳熟?之前約蘭王的父親亞哈王,同樣求助於約沙法同去攻取基列的拉末(王上22:1-40),約沙法也是如此回答!上次,神責備約沙法,(代下19:2)「你豈當幫助惡人,愛那恨惡耶和華的人呢?因此,耶和華的忿怒臨到你。」後來,約沙法與「行惡太甚」的亞哈謝合夥造船要往他施去運金子,結果神再次責備他,(代下20:37)「因你與亞哈謝交好,耶和華必破壞你所造的。」所以計劃就泡湯了。如今,約蘭王又來找約沙法,約沙法依舊爽快的答應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我自己心裡也很好奇,到底約沙法此舉動是否合乎神心意。從字句來看,感覺這是一個追求合一的心態!因為很想知道,我就查考了一些的資料,有學者以前兩次神的責備和攔阻來否定約沙法這次的抉擇,認為他為己利,避免將來摩押人成為猶大人的後患,寧可不顧忌之前神的責備再次與以色列王聯盟。可是,當我繼續默想並仔細揣摩之後,我的眼光漸漸轉移,不再定睛在人的好壞和對錯,而是被神吸引,看見審判前神的憐憫和慈愛。這次約沙法與約蘭聯盟,聖經並沒有記載神的責備或攔阻,反而透過以利沙幫助了他們,行神蹟拯救了他們!而且這一章特別強調(v14)「約沙法的情面」!換句話說,接下來的經歷,因為約沙法在他們當中,神的憐憫就臨到!!因為,這本是神的心意!神要向悖逆的以色列北國彰顯神的憐憫和慈愛,給他們機會經歷神的作為,認識神是獨一真神,給他們機會悔改。我們將發現,有好些神蹟和拯救發生在惡王秉政的年間,不是因為他們有多好,而是因為神一而再的給他們機會悔改。這次也不例外! 以東王,加入爭戰行列(v8-9) 有了約沙法的聯盟,約蘭問(v8)「我們從哪條路上去呢?」當時他們有兩個路線可行,一個路線較短,但得經過敵軍重兵設防的亞嫩河邊界,而約沙法建議的是另一個較長的路線,「從以東曠野的路上去」,此處防守薄弱。此時的以東仍舊屈服於猶大,沒有獨立的君王。因此,以東人的領袖也加盟(以東王可翻譯為領袖),與他們同去。他們(v9)「繞行七日的路程」,就發現河裡乾旱無水,「軍隊和所帶的牲畜沒有水喝」。 面對問題的兩個反應(王下3:10-12) 解決方案:約蘭埋怨耶和華vs. 約沙法建議詢問耶和華的先知(v10-12) 約蘭與約沙法的反應截然不同。約蘭埋怨說,(v10)「哀哉!耶和華招聚我們這三王,乃要交在摩押人的手裡。」不認識神的人,心中沒有神的人,遇見困難就推卸責任說是神害的。而約沙法卻臨危不亂,建議說,(v11)「這裡不是有耶和華的先知嗎?我們可以託他求問耶和華。」這就是約沙法一貫的作風(參王上22:5)!(v11)「以色列王的一個臣子回答說:「這裡有沙法的兒子以利沙,就是從前服事以利亞的。」」原文作「倒水在以利亞手上的」,表示以利沙是以利亞的貼身門徒,承傳了以利亞的先知職分。(v12)「約沙法說:「他必有耶和華的話。」」於是他們三王一同下去見以利沙。若不是遇見困難,若不是約沙法,約蘭王和以東王也不會想到要詢問耶和華的先知。 神的介入:《雖不見風,不見雨,這谷必滿了水》(王下3:13-27) 以利沙傳遞神的話語(v13-19) 首先,以利沙與約蘭王撇清關係,說(v13)「我與你何干?去問你父親的先知和你母親的先知吧!」面對以利沙的嘲諷,約蘭王說,「不要這樣說」,對他而言,是耶和華招聚他們三王,不是巴力,但他不明白神的心意,以為神這樣做是「乃要交在摩押人的手裡」。 接著,以利沙清楚的陳明,(v14)「我指著所事奉永生的萬軍耶和華起誓,我若不看猶大王約沙法的情面,必不理你,不顧你。」約沙法的情面,就是指他的presence,因為約沙法在他們當中,以利沙才為他們求問神。記不記得亞伯拉罕為羅得所住的所多瑪、蛾摩拉代求的時候,神說,若城裡有10個義人,他就不毀滅那城(參創18)。耶穌說,因為選民,末世大災難的日子必減少,因為若不減少那日子,凡有血氣的,總沒有一個得救的(參太24:22)。記不記得保留被押送到羅馬的路上,有次在海裡多日遇見狂風大浪險些喪命,神的使者對保羅說,「保羅,不要害怕!你必定站在凱撒面前;並且與你同船的人,神都賜給你了」(參徒27:24)。新約書信也如此教導「因為不信的丈夫就因著妻子成了聖潔,並且不信的妻子就因著丈夫成了聖潔」(參林前7:14),而且他們的兒女也因信主的父母潔淨了!同樣的道理,因為有義人約沙法在他們當中,所以以利沙願意為他們求問神。 以利沙要求找一個彈琴的來,就在彈琴、敬拜禱告中,(v15)「耶和華的靈就降在以利沙身上」,原文是耶和華的手,表明接下來的話,不是出於人,而是出於神,而且是神的手親自成就這事! (v16)「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在這谷中滿處挖溝。』因為耶和華如此說:『你們雖不見風,不見雨,這谷必滿了水。」神應許賜給他們水,而且是不知不覺當中,沒有打風的聲音,也沒有雨水降落,但水就會神蹟般的出現,神說《這谷必滿了水》!也許您會納悶著,怎麼可能?沒有下雨哪來的水呢?按照人的邏輯,無法解釋。這就是考驗他們信心與順服的時候!沒有風,沒有雨,難道我們還要在谷中挖溝嗎?他們是否得以經歷《這谷必滿了水》的神蹟,乃在乎他們是否願意憑信心來執行神的話語,在什麼都沒有之前,先在谷中滿處挖溝!若不預先挖溝,就無法在雨水湧流的時候把水保留起來,轉眼就流失了!挖溝,對他們而言,就是預備承裝水的器皿。對於我們而言,就是預備自己為承裝祝福的器皿!若沒有承裝的器皿,就會與神的祝福插肩而過,眼睜睜的看著祝福流失。親愛的,我們是否相信神要賜福給我們?那麼,我們在什麼都還未看見之前,就先來預備自己為承裝神祝福的器皿,阿們? 《這谷必滿了水》,其實有雙重果效。一,先是解決他們眼前當下缺水的問題,「使你們和牲畜有水喝」。然後是透過此滿了水的山谷來拯救他們。以利亞說,(v18-19)「在耶和華眼中這還算為小事,他也必將摩押人交在你們手中。 你們必攻破一切堅城美邑,砍伐各種佳樹,塞住一切水泉,用石頭糟踏一切美田。」這些描述是古代中東爭戰的普遍作法,斷絕敵軍的資源。親愛的,您是不是很好奇,「這谷必滿了水」與「將摩押人交在你們手中」,有何關係呢?對於神做事的方法,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無法預先用邏輯去理解,通常都是神的話語應驗了之後,我們回頭看,才一目了然! 神蹟按照神的話語一一成就(v20-25) (v20)「次日早晨」,不早不晚,就在他們「約在獻祭的時候」,不知不覺,「有水從以東而來,遍地就滿了水。」而且時間上正好是他們獻祭中敬拜禱告的時候,突破就來到了,表示神悅納了他們的獻祭!!!啊,原來前一天晚上,遠處的以東山區就開始下雨,到了早晨雨水就匯入他們所在的撒烈溪谷(大部分學者認為他們這時候很有可能就在撒烈溪谷),所以就在他們「不見風,不見雨」的時候,這谷就滿了水!這種河水突然一湧而來,瞬間又轉眼而去,但是感謝主,他們順服了,按照以利沙的話去做,在這谷中滿處挖了溝,以至於《這谷必滿了水》!!是不是太奇妙了? 按照以利沙的預言,這水不只是讓他們和牲畜可以喝,神還要透過這谷中的水來把仇敵交在他們手中!此時的摩押人已經(v21)「聽見這三王上來要與他們爭戰,凡能頂盔貫甲的,無論老少,盡都聚集,站在邊界上」。(v22)「次日早晨,日光照在水上。摩押人起來,看見對面水紅如血」,他們就以為看見的是血,認為一定是三王互相擊殺,導致血流成河!為什麼會「水紅如血」呢?有可能是泥土的顏色,或是清晨的陽光,使水從遠處看起來變為紅色。也有學者認為撒烈溪谷的紅石,在太陽的光照下,反映在水中就變成了紅色!他們不知道遠處的山區下了雨,也不知道一夜之間就來了水,正如神說的「不見風,不見雨」。此時的摩押人,以為聯軍內鬨,就在毫無戒備的情況下,立刻前去搶奪財物!結果,來到以色列營,卻被以色列人打得落荒而逃!以色列人追殺摩押人,(v24-25)「直殺入摩押的境內,拆毀摩押的城邑。各人拋石填滿一切美田,塞住一切水泉,砍伐各種佳樹,」正如之前以利沙所預言的!「只剩下吉珥哈列設的石牆」,指剩下摩押的京城,「甩石的兵在四圍攻打那城」。 結果(v26-27) 在此緊急關頭,(v26)「摩押王見陣勢甚大,難以對敵,就率領七百拿刀的兵,要衝過陣去到以東王那裡,卻是不能」。他們原以為以東王的防線相對之下比較薄弱。即便是以東人,神也幫助他們,因為他們有義人約沙法在他們的陣線,所以摩押人無法衝破以東人的陣線。 見況不妙,摩押王仍不投降,寧願犧牲自己的兒子,(v27)「便將那應當接續他作王的長子,在城上獻為燔祭。」周圍的所有人看得一清二楚!因為此事,「以色列人遭遇大怒,於是三王離開摩押王,各回本國去了。」中文翻譯「以色列人遭遇耶和華的大怒」,其實原文沒有「耶和華的」幾個字。到底是誰向誰發大怒呢?這句話原文的意思其實可以有好幾個解釋,一,摩押王獻上太子為人祭,激怒了摩押人,便向以色列人發大怒,更加猛烈的對戰。二,激怒了神,因為以色列人對摩押人趕盡殺絕,不留餘地,導致他們絕望中獻太子為人祭,為求一線生機。三,激怒了以色列人,因為摩押人行了此喪心病狂、傷天害理的事,實在慘不忍睹,基於人道和同情,以色列人寧可就此收手,不願再戰,主動撤軍,就離開了摩押王,各回本國去。也有學者認為拜偶像的約蘭王看見摩押王獻太子為祭,擔心自己將遭受摩押的偶像基抹的報復。 最後,讓我們來禱告, 主啊,我們感謝祢,沒有風,沒有雨,主祢仍然可以超越自然界的定律,彰顯祢的作為,顯明神的心意!在我們乾旱疲乏無水之地,主祢同樣對我們說,《雖不見風,不見雨,這谷必滿了水》!我們要預備器皿,如同當時的百姓滿谷挖溝!即便不見風,即便不見雨,即便我們看不見任何跡象,環境沒有一絲絲的改變,我們仍然要預備器皿,來承裝主祢即將傾倒的福分!!因為我們相信主祢的應許,《雖不見風,不見雨,這谷必滿了水》!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列王紀下第三章:雖不見風,不見雨,這谷必滿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