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第十八章:耶穌被捕受審判,彼得認慫不認主


2024  年 1月 18日約翰福音第十八章:耶穌被捕受審判,彼得認慫不認主

 

弟兄姊妹平安! 我們今天一起來靈修約翰福音第18章,這一章的主題是耶穌被捕受審判,彼得認慫不認主。 前面第13到17章告訴我們,在被捕前的最後一個晚上,耶穌仍然在教導門徒,為他們禱告,也明明白白地告訴了門徒自己有一天會離開,但是天父會差遣聖靈保惠師來。 但當這一天真的到來的時候,門徒們還是沒有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 眼看著朝夕相處的夫子被權貴派來的兵丁抓捕,門徒們驚慌失措了,連信誓旦旦絕不背叛主的彼得也慫了。 其實我不太忍心說彼得不認主,我想他內心是認主的,只是他在當時危險的環境裡跟從了內心的恐懼,所以用慫這個詞形容他再貼切不過了。 耶穌其實早已預見也預言了這一切,但是他仍然完全的接納彼得,所以才會在復活之後再次鼓勵彼得,使他在軟弱中站立起來,成為磐石一樣的使徒。 本章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講耶穌被抓捕,第二部分講彼得三次不認主,第三部分講耶穌在彼拉多面前受審判,我們來看經文。

本章第一到十四節講了耶穌被猶大出賣以及被抓捕的經過。 耶穌帶著門徒到了客西馬尼園,這時候猶大領了官兵, 還有祭祀和法利賽手下的差役來抓耶穌。 耶穌坦然面對這一切,並且讓門徒自行離開。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一方面耶穌要保護自己的每一個跟隨者,另一方面他必須獨自完成天父的託付,就是走十字架的道路。 這時候彼得倒是表現得很勇敢。

【10-11】「西門‧彼得帶著一把刀,就拔出來,將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僕人名叫馬勒古。」「耶穌就對彼得說 :『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給我的那杯,我豈可不喝呢?』」

彼得的衝動和勇敢來自於他的血氣,其實是沒有聽從耶穌的教導,也還沒有明白耶穌所肩負的使命,所以耶穌制止了他。 血氣的衝動過後,那剩下的就只有恐懼了,也為他之後三次不認主埋下了伏筆。 我們再來看看官兵們對耶穌做了什麼。

【12-14】「那隊兵和千夫長,並猶太人的差役就拿住耶穌,把祂捆綁了,」「先帶到亞那面前,因為亞那是本年作大祭司該亞法的岳父 。」「這該亞法就是從前向猶太人發議論說『一個人替百姓死是有益的』那位。」

亞那是離任的大祭司,該亞法是當年的大祭司,也是羅馬政府所認可的大祭司。 這些人未經審判就宣揚,說為了百姓的益處就該處死耶穌,可以想見耶穌是不可能從他們那裡得到公正的審判的。

本章的15到27節重點描述了彼得三次不認主,其實我們設身處地的想一想,真不一定比彼得做到好多少,沒準比他還要慫也未可知。 先看他的第一次,好歹他還敢和另一個門徒一起去大祭司的院子看看耶穌的遭遇,這時候其他門徒恐怕早做鳥獸散了。

【15-18】「西門‧彼得跟著耶穌,還有一個門徒跟著。那門徒是大祭司所認識的,他就同耶穌進了大祭司的院子。」彼得卻站在門外。 大祭司所認識的那個門徒出來,和看門的使女說了一聲,就領彼得進去。 」「那看門的使女對彼得說:『你不也是這人的門徒嗎?』他說:『我不是。』」

這次的詢問來自大祭司的使女,很可能是言者無心,聽著有意,說明彼得的心裡已經開始害怕了,所以趕緊為自己開脫。 接下來他就目睹了耶穌遭遇了什麼:

【18-23】「僕人和差役因為天冷,就生了炭火,站在那裡烤火;彼得也同他們站著烤火。」「大祭司就以耶穌的門徒和祂的教訓盤問祂。」「耶穌回答說:『我從來是明明的對世人說話。我常在會堂和殿裡,就是猶太人聚集的地方教訓人;我在暗地裡並沒有說什麼。」「你為什麼問我呢?可以問那聽見的人,我對他們說的是什麼;我所說的,他們都知道。』」「耶穌說了這話,旁邊站著的一個差役用手掌打祂,說:『你這樣回答大祭司嗎?』 」「耶穌說:『我若說的不是,你可以指證那不是;我若說的是,你為什麼打我呢?』」

彼得看見耶穌受冷挨餓,被盤問教訓,僅僅說出了事實,卻連差役都敢動手打他,我想他開始意識到跟隨耶穌會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坐牢打罵少不了,判刑殺頭也是可能的。 他的心理開始崩潰了,第二次不認主也就脫口而出了。

【24-25】「亞那就把耶穌解到大祭司該亞法那裡,仍是捆著解去的。」「西門‧彼得正站著烤火,有人對他說:『你不也是祂的門徒嗎?’彼得不承認,說:『我不是。』」

很快,彼得第三次不認主,正如耶穌之前告訴彼得的:

【26-27】「有大祭司的一個僕人,是彼得削掉耳朵那人的親屬,說:『我不是看見你同祂在園子裡嗎?』」「彼得又不承認。立時雞就叫了 。」

其實路加福音在講到這裡時補充了更多細節,彼得聽見雞叫就想起了耶穌曾告訴他,在雞叫以先會三次不認主,於是便躲去外面哭泣。 他為曾經的信誓旦旦而羞愧難過,也從拔刀的匹夫之勇變得心灰意冷。 其實耶穌就是要讓他經歷這些,好讓他明白靠血氣之勇是跟隨不了耶穌走十字架道路的,離開了耶穌他是何等的軟弱! 但這沒有關係,我們從彼得身上可以學習到,承認自己軟弱並且有一顆悔改的心是耶穌所看重的,他一定有辦法幫助我們在軟弱中重新站立起來,正如耶穌後來堅固彼得一樣! 他用三句“你愛我比這些更多嗎”,還有三句“你牧養我的羊”,抹去了彼得三次不認主的愧疚和羞恥,恢復了他的信心和使命感。

本章的最後一部分講述彼拉多審判耶穌。 眾人從該亞法出來,押著耶穌去到了衙門那裡。 時任巡撫的彼拉多和眾人展開了一段對話:

【29-32】「彼拉多就出來,到他們那裡,說:『你們告這人是為什麼事呢?』」「他們回答說:『這人若不是作惡的,我們就不把祂交給你。』」「彼拉多說:『你們自己帶祂去,按著你們的律法審問祂吧。』猶太人說:『我們沒有殺人的權柄。』」「這要應驗耶穌所說自己將要怎樣死的話了。」

這一段我們在查馬太福音的時候就分析過,彼拉多作為羅馬派來統治猶太人的一個巡撫,他所求的無非是在他的治下平安無事,不要妨礙他升官發財,至於猶太教內部的宗教糾紛,他沒有興趣也不想管,所以開始猶太人把耶穌交給他的時候,他是想一推了之的。 百姓的回答卻顯示了他們險惡的用心,按猶太人的律法他們定不了耶穌任何的罪,所以就要藉衙門的權柄置耶穌於死地。 這樣也應驗了耶穌所預言的自己死的方式,他與門徒說自己會被掛起來,這是上十字架的刑法,而按猶太律法所定的死刑是石刑,就是亂石砸死。 後來司提反所受的就是這樣的刑法。 直到今天,某些伊斯蘭國家還保留了這樣殘酷的死刑。

有些說遠了,我們回到經文來,這時彼拉多也明白那些網羅在耶穌頭上的罪名大多是子虛烏有,可是有一條他不能無視,就是祭司控告耶穌自稱猶太人的王,作為羅馬政府的維護者,他要確保這個所謂的王在政治上沒有挑戰羅馬統治的意味。 所以彼拉多就從這條開始審問。

【33-35】「彼拉多又進了衙門,叫耶穌來,對祂說:『你是猶太人的王嗎?』」「耶穌回答說:『這話是你自己說的,還是別人論我對你說的呢?』」「彼拉多說:『我豈是猶太人呢?你本國的人和祭司長把你交給我。你做了什麼事呢?』」

彼拉多身為高高在上的統治者,他根本看不起猶太人,也不關心什麼叫作猶太人的王。 在他看來,這仍然是宗教層面的事,所以他繼續問耶穌到底做了什麼,以至於惹怒了他本國本族的人非要殺了他而後快。

【36-37】「耶穌回答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彼拉多就對祂說:『這樣,你是王嗎?』耶穌回答說:『你說我是王。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

耶穌好像答非所問,但實際上是要宣告神的國既不是彼拉多所說的“你的本國”,也不是羅馬治下的帝國,更不是世界上任何的國,神的國在人的心裡 ,是為每一個尋求真理的人開放的。 這回答把彼拉多整懵了,所以他嘴裡喃喃自語:真理是什麼呢? 為什麼說他是自說自話? 因為他根本沒等耶穌回答就出去到會眾那裡,真理是什麼不是他最關心的,安撫百姓,平息事態,讓他的統治平安穩固是最重要的。 所以他打算大事化小,趕快結案。 他和眾人說,我查不出這個人犯了法,但我給你們一個選擇。

【39-40】「但你們有個規矩,在逾越節要我給你們釋放一個人,你們要我給你們釋放猶太人的王嗎?』」「他們又喊著說:『不要這人,要巴拉巴!這巴拉巴是個強盜。」

彼拉多想放了耶穌,同時又想安撫猶太人,所以讓百姓在巴拉巴和耶穌之間做一個抉擇。 巴拉巴這個強盜,按原文來講有造反的亂黨的意思,馬可福音裡更是提到他是個殺人犯,所以彼拉多覺得猶太人應該不會赦免這麼一個惡貫滿盈的罪人,所以就可以順勢放了耶穌。 但顯然他的兩全之策失算了,他低估了祭司和法利賽人對耶穌的仇恨,他們慫恿民眾要求釋放巴拉巴。 因為在他們看來,放出一個強盜不會威脅他們的權威和統治,任由耶穌鼓動人心卻會真的顛覆他們。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見,其實在任何時代,任何國家,所謂的民眾作為一個整體都是相當盲從的,權貴一宣傳,大師一忽悠,都有可能和猶太眾人一樣,寧願要殺人犯和強盜, 也不要主耶穌。 自以為是在替天行道,豈不知無知的心就黑暗了。 這就是為什麼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釘死主耶穌的兇手,每一個人都需要在心裡真的尋問:真理是什麼? 當我們能像彼得一樣為三次不認主而憂愁悔恨,耶穌就會回應我們:

【太七7-8】「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 ,就給他開門。」

彼拉多很可惜,他有機會聽主耶穌親自告訴他真理是什麼,可是他匆匆走了。 但願我們能耐心聽耶穌要告訴我們什麼,然後有一天都能明白,耶穌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是我們心靈尋求的唯一答案。 我們一起來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謝謝你藉著彼得三次不認主讓他明白追隨你不能靠血氣,也謝謝你藉著那公雞的啼鳴讓彼得知道主了解他的軟弱,更要謝謝你接納彼得的軟弱並恢復他的信心。 我們既是那軟弱的彼得,也是那無知的把你送上十字架的以色列百姓。 謝謝你赦免了我們的罪,並且揀選我們作你的門徒。 主啊,祢知道我愛祢! 這是彼得的回答,也是我們的回應。 禱告祈求不配,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